2007年4月11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六版:绿地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80后”新一代务工者 他们较上辈受过更好的教育 有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愿望 他们改变自我、改变命运的努力也将深刻地影响社会
美丽蝴蝶是怎样化蛹的
——访中国首部民工电影《两只蝴蝶》导演盛林
本报记者 陈卓

  《两只蝴蝶》简介:
  以全国首个外来务工者居住社区浙江奉化市西坞力邦村的事迹为故事原型创作而成。
  影片以两个职高毕业的外来打工妹小芳和媛媛的友爱和成长为故事主线,以社区居委会主任蔡雯等一组富有爱心的社区管理者的敬业感人行为为副线,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诠释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主旋律。

  人物简介:
  盛林,1990年7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85届)本科,获导演(艺术)学士学位。1990年9月起供职于浙江广电集团浙江电影制片厂导演创作室。执导影视剧《迟桂花》、《了不起的村庄》、《侠骨柔情》、《乱世兄弟》等,《鸦片战争》任副导演,《女足九号》任执行导演。

  4月3日,中国首部民工电影《两只蝴蝶》在“根据地”——宁波奉化首映。首映那天,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影剧院坐得满满当当,光力邦社区就来了上百人。不少人哭了,因为感动,因为忆苦思甜,也因为感同身受。
  那么,这本着重展现“80后”民工生活的电影,于大多数对这个领域既熟悉又陌生的人来说,会产生怎样的诱惑力呢?走进电影院之前,走近民工群体之时,我们该好好问问自己,蝴蝶究竟美丽在哪里?
  
  “蝴蝶化蛹”酝酿良久
  导演盛林很早就开始关注宁波奉化西坞力邦村了。“这是一种新的生命,值得用艺术来展现。”
  盛林一直非常关注和“三农”有关的题材。几年前,他拍摄了一本名叫《了不起的村庄》的电影,讲的就是宁波奉化当地的全国先进村滕头村。没多久,同样在奉化,“力邦”的名字又落入他的眼中——力邦社区是由西坞镇政府和奉化力邦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建造的外来员工集中居住区,来自五湖四海的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关注跟踪力邦村的发展成长,历时3年后,盛林开始行动了。
  “通过几个月的采访,我觉得他们身上有一种东西非常打动我。”这里的青年,无论平时工作再忙,无论一天在流水线上再累,下班之后的生活,大多是围绕着学习在转。而力邦村里的各式娱乐文化设施,也给他们提供了提高修养积极向上的平台。
  “这种上进的氛围,非常难得,我觉得在全国是有典型意义的。”
  据统计,“80后”的外来务工者在全国大约有4000万。盛林发现,这一代民工,和他们的上一代父辈民工有不少区别——他们受教育程度比较高,至少是高中毕业,有的正在上大专或者电大。而他们的父辈因为条件限制,好多只有初小毕业,有的甚至没怎么读过书。“有文化的外来务工者”是盛林给他们的定位。
  于是,他特别想反映这一代人通过发愤图强,逐渐在社会上立足,慢慢壮大,直至改变社会的精神。“他们有很强烈的想改变自我、改变命运、让整个社会认同接受他们的愿望。这是非常强劲的一种力量,是一支生力军。”
  感想表达出来,就成了影片《两只蝴蝶》。“希望这些孩子都能像我们影片所描述主人公‘两只蝴蝶’那样展翅高飞。”
  
  影视姐妹花演了原型姐妹花
  曹玲艳和陶文娟是《两只蝴蝶》的两位主角的原型。
  她俩是安徽一所职业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同班同学,同寝室三年,同时被招入奉化当地的知名企业。电影里主人公的背景大多采自于此。
  两人作为第一批村民入住力邦村。在企业,她们勤勤恳恳从流水线上的工人做起。尽管工作繁忙,她们到力邦的第一个冬天就报名上了电大,如今已经是专科毕业了。两人的不断努力也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已经成了力邦社区居委会的专职干部,一个是妇联主席,一个是文体部长。
  盛林刚开始去力邦社区体现生活,负责接待他的正是这姐妹俩。一听她们的故事,被触动之余,盛林对剧本就有了大致架构。
  当然,主人公是糅杂了好多人的影子。比如,力邦社区团支部书记刘丽娜也是其中之一。三人都在电影里演了角色,但演的都不是自己。像曹玲艳,演了一个群众演员;而刘丽娜,在片中扮演一名车间组长。
  有意思的是,影片的主角“两只蝴蝶”小芳和媛媛,由浙江传媒学院2004届影视表演专业的一对“姐妹花”沈春儿和杨敏饰演。同样是同学的她俩演起戏来,神交颇多,而且让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新的体会和提升。
  
  生活中的上进青年成了电影里的大小配角
  导演盛林介绍说,剧中90%以上的剧情都是发生在力邦村里的真实故事,对于力邦村的运作体制和经营模式等更是分毫不改。而里面的群众演员,用的几乎也全是当地的本色演员。
  为了拍这本片子,盛林深入采访的就有50多人。几乎每个人在采访的最后,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能让我演个角色吗?”
  “基本都满足了他们,有的是个配角,但大多数还是群众演员。”为配合影片中几千人次的大场景,这些人还负责帮助剧组召集了更多的群众演员。
  这些80年代后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盛林很吃惊于他们的的换位思考。有些人会非常中肯地对盛林说,导演啊,这个片子如果让我来拍,我会怎样怎样……盛林也从中吸取了不少灵感。
  这些群众演员,自己演自己,有生活依据,有情感的积累,戏出来的效果非常好。“他们演得非常好,非常自然,一点都不怯场,我觉得这和他们的文化素养有很大关系,这是一代人整体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戏里面有好几场饺子宴的大场景,需要不下千人的群众演员,多亏了这些收放自如的客串者。
  不过,这些在盛林看来还是孩子的群众演员,到了片场有时还真会耍一耍孩子脾气——拍的时候挺认真,但就是坚持不了多久,往往一个镜头来了几遍,就开始支持不住打退堂鼓了。
  对付他们,导演也有自己的招数,那就是让“小组长”来动员大家的积极性,有时几句有力的“加油”就非常管用。
  自己演,自己看。
  在奉化首映后,影片不久将会在全省上映。随后,影片将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巡演,每个省都有院线。但是影片的定位,让发行方更注重地区和县一级的农村院线。“更多的是放给那些本身就在这种环境下生存或者特别熟悉这种环境的观众看的。我们想在这个领域重点推广这部影片,而且是以很低廉的票价。”